本校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辦理「賽德克巴萊徒步環島Seediq Tgdaya的認識」部落踏查活動,原住民學生外,一般生、外藉生亦參與其中,探訪南投賽德克族的清流部落、中原部落,在部落耆老帶領下,深入探訪部落文化,醃生豬肉、手作麻糬、唱古謠、耆老說古、體驗編織等,從歷史脈絡中收穫情感與共鳴,回憶滿滿。
「賽德克巴萊徒步環島Seediq Tgdaya的認識」部落踏查活動11月9至10日,兩天一夜的行程,圓滿落幕,此行探訪南投縣仁愛鄉賽德克族的清流部落(Alang Guluban)與中原部落(Alang Nakahara)。
部落耆老的帶領下,深入探訪賽德克族部落文化,重溫族群歷史,透過真實的土地記憶,理解賽德克族過去的抗爭與今日的復興之路外,還安排傳統醃肉技藝的體驗、古調歌謠傳唱、傳統織布技藝及麻糬手作體驗等活動,從一針一線中體會賽德克女性的智慧與堅韌,並體驗過去部落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。而中原部落的Tgdaya德克達雅教會,耆老們的文化故事分享中,感受部落長者對於文化保存與未來發展的熱切期盼。
來自香港的關偉恒是第一次深入了解到賽德克族部落文化,體會到非課本上的部落生活介紹,尤其見證「活歴史」部落長老口述「霧社事件」經過和後續發展,站在以原住民角度來分析整件歴史事情過程,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學生也從此行了解、體悟霧社事件對賽德克族的深遠影響,一般生的陳昕妍對古調傳唱的環節印象深刻。她說,瑪姮老師說:「每次聽到中原部落的古調旋律都是快樂的都好羨慕,就會覺得為什麼我們清流部落的是這樣悲傷的古調。」聽起來非常悲傷卻無可奈何,在整個體驗中看到每個部落族人對自身文化傳承的堅持,覺得非常感動。
阿美族的曾庭繡之前看過賽德克·巴萊和餘生的紀錄片,加上這次參訪,讓她更了解關於賽德克族的歷史脈絡,而清流部落的歌聲,讓她很感動,不自覺的很想哭。
參與活動的諮輔組組長劉以慧副教授認為部落踏查活動,文化探索之旅意旨外,更是促進理解原住民族議題重要契機,希望透過類似活動,讓學生親身體驗以培養尊重與包容,增進對不同文化的認識,進而鼓勵跨文化對話。
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表示,豐富的文化體驗,可讓參與者從部落文化與歷史脈絡中,找到情感共鳴,透過親身踏查與體驗,更加認識賽德克族的文化復興與歷史創傷,因此,未來將繼續推動文化交流活動,促進原住民與非原住民之間的相互理解與尊重,共同探索文化共存與多元融合的可能性。
文:秘書室公共關係與校友服務組